卡卡中文网 > 历史小说 > 扬锋汉起 > 第二百八十三章抉择两难

第二百八十三章抉择两难(2/2)

   司马尚之摇头道:「愚贵为谯王,身为豫州刺史,哪有不战而逃的道理。四弟,劳你带着家眷赶紧离开,愚兄亦可无后顾之忧。」

    说罢,司马尚之大踏步向前奔去,再不回顾。司马休之无奈只得回到宅中,带了子侄家眷打开北门逃走。

    司马尚之很快与荆州兵马接战,混战一场不能抵御,被亲卫簇拥着也从北门逃走,冯该派人追拿。

    辰时,一夜未眠的桓玄接到冯该的战报,历阳已下。

    卞范之陪在桓玄身边,得知冯该夺下历阳城,笑道:「主公该再派人前往刘牢之军营了。」……

    冽洲,北府军驻地,刘牢之坐卧不安。

    一夜之间,风云突变,先是杨安玄奏报夺取了雍州,司马元显决定亲征;紧接着收到历阳城破,谯王逃走的消息,刘牢之知道,留给自己决断的时间不多了。

    何穆得到桓玄的通知,带着新的条件前来求见刘牢之。得知桓玄除了青衮刺史外,还许诺出三品县侯之爵,征东将军之职,刘牢之决定投归桓玄。

    擂鼓聚将,刘裕等人以为刘牢之终于要与桓玄交战了,哪知从他嘴中说出要投靠桓玄的话。

    刘裕当即反对道:「将军受皇命征讨桓玄,若是临阵归降让世人怎样看待将军,此事万万不可,请将军三思。」

    何无忌接口道:「桓玄狼子野心,焉能轻信。将军若率北府军投靠桓玄,恐怕与虎谋皮,终受其害。」

    刘敬宣亦道:「国家乱扰,四海鼎沸,有能力安定天下的唯有大人和桓玄。桓玄靠着父叔的基业,占据荆江之势,实际上割据天下。现在大人若归顺他,桓玄必定入主建康,欺凌朝庭,孩儿担心董卓之事重演。」

    刘牢之勃然大怒,他知道归顺桓玄肯定有人反对,没想到最先跳出来的反对的居然是自己的子侄亲信。

    刘敬宣是他的儿子,何无忌是他的外甥,刘裕是他一手栽培,可以说是腹心,若连他们都压服不了,北府军岂会听命行事。

    刘牢之对着儿子怒喝道:「为父岂用你来说教,击败桓玄易如反掌,但是平定恒玄之后,你叫为父如何应对骠骑大将军?」

    众人缄不作声。刘牢之道:「刘敬宣,你立刻动身前往姑孰与南郡公商议联合之事。」

    刘敬宣无奈,只得躬身应是。

    姑孰帅府,桓玄大排筵宴,款待刘敬宣。命人取出名家字画,悬挂在大堂四周,与刘敬宣一起欣赏。

    桓玄酷爱字画,收藏颇丰,视为珍宝,只要外出这些字画必要贴身随带,说是若有战乱能立即运走,不至损毁。

    刘敬宣亦喜字画,与桓玄相谈甚欢,逐渐放下戒心。卞范之等人知道桓玄真实打算,彼此以目示意,暗自发笑。

    三月十九日,刘牢之宣布归顺桓玄,冯该大军进驻新亭。刘衷得知消息后大惊失色,带着水师往建康退走,刘牢之并没有阻拦。

    司马元显乘坐战舰沿江南下,快要抵达冽洲的时候得到消息,刘牢之投降了桓玄,桓玄大军已至新亭。

    司马元显惊得亡魂出窍,刚出京时的那些雄心壮志早丢到了爪哇国,急命回师。

    随行兵马驻扎在国子学,张法顺力谏在宣阳门外构筑阵地,集结禁军与桓玄决一死战。

    京中此时人情震恐,流言四起,军无战心。一会说桓玄大军攻占石头城,一会说刘牢之率军抵达朱雀桥,兵将纷纷逃走。

    司马元显凄惶无助,张法顺亦无计可施,等到北府军参军张顺之率军来到,一声呐喊「放仗」(1),禁军望风而降。

    司马元显弃马逃入宣阳门,不敢稍做停留,从建春门东出建康城,直奔司马道子的东府,随行唯有张法顺一人。

    亡命奔回相府的司马元显方寸大乱,见到父亲司马道子询问可有御敌之策,司马道子无言以对,父子俩相对哭泣。

    新亭,桓玄得知建康城落入己手,仰天长笑,快意至极。

    得知司马元显逃走,桓玄命新归顺的冠军将军、堂邑太山二郡太守毛泰前去抓拿司马元显。

    毛泰原是后军参军,阿附司马元显,后因琐事结仇,对司马元显怀恨在心。

    桓玄之所以让毛泰前往,还有另一层含义。毛泰之父毛安之与益州刺史毛璩、宁州刺史毛璠之父毛穆之是兄弟,俩人都是桓温府中将领,毛穆之随桓温三次北伐。

    此次桓玄东征,毛璩、毛璠兄弟并未附和,让桓玄心中不安,朝庭命杨安玄为雍州刺史,督四州军事,桓玄当然要防着一手,拉拢毛家兄弟。

    毛家在建康亦是上品门阀,毛泰由后军参军升任冠军将军、堂邑太山二郡太守,其三弟毛遂是六军之一的统率,四弟毛盾是太傅主簿,桓玄将来入主朝堂少不了要毛家人的支持。

    毛泰对司马元显怀恨在心,兴冲冲地率人冲到相府,把司马元显拿住。

    看着垂头丧气的司马元显,毛泰心花怒放,被轻辱的仇总算能报了,冲着司马元显怒斥道:「骠骑大将军、尚书令,会稽王世子,呸!给我打。」

    兵丁不管三七二十一,上去痛殴了司马元显一通,等桓玄见到绑缚的司马元显时,只见他鼻青脸肿,身上的衣服也被扯烂。

    桓玄心中痛快,指着司马元显的鼻子一条条地数落他的罪状,司马元显低着头,只是翻来覆去地重复着,「愚被王诞、张法顺所误」。

    大局已定,桓玄命人押司马元显赴廷尉,趾高气昂地率军开进建康城。

    历史的车轮因为杨安玄稍做停顿后,继续开始了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