卡卡中文网 > 历史小说 > 朕,君临天下! > 十一 总有人自以为是

十一 总有人自以为是(2/2)

百姓吧~”

    未央宫殿门外围,一名五十出头的老者,一袭青色儒袍跪在明亮青石板前,向宫门内发出撕心裂肺的呐喊。

    这老者名叫王道夫,跟从一品大学士被贬为无品守门郎的孔逸夫是同乡,两人都是儒学之士,尤其这王道夫,在读书人中颇有威望。

    王道夫本不是长安人士,本居南方金陵,当年刘策南巡之际,将江南数千庸腐无能的官员士族全部一网打尽后,王道夫第一个公开痛批刘策是暴君,此举必遭天谴。

    今岁,蒙洛与大汉战争爆发,玄武关两军大的如火如荼之际,王道夫更是痛斥刘策穷兵黩武,让百姓处在水生火热之中。

    加之靖地爆发旱灾,王道夫果断率领一众儒学弟子北上来到长安,打算“为民请命”。

    结果一到长安,王道夫对长安城翻天覆地的变化视而不见,反而讽刺刘策浪费国力,看到同为儒学之士的孔逸夫居然成为卑微的守门郎,更是大骂刘策本末倒置,有辱斯文,下定决心声打算“骂醒”刘策!

    连续六日,王道夫都不顾长安百姓诧异的目光,跪在宫门外“为民请命”,只求能见上一面刘策,好当场“指点”他如何当一个好皇帝。

    王道夫真的是在为民请命选择跟刘策硬刚?当然不是!

    他之所以这么做,主要原因是刘策登基以来,士族利益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压,其中也包括了王道夫家族。

    刘策的用官之道与前朝完全大相径庭,无论是士族还是庶民,只要确实有才华,确实能治理好一方水土,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利益,都会予以录用。

    这等于直接宣告前朝士族与皇族共掌天下的局面破裂,是王道夫这样的士族所不能容忍的。

    所以说,王道夫之所以敢不顾生死选择用这样极端的方式上京求见刘策,说到底,是庞大的士族阶层在支持他这么做。

    王道夫还在宫外歇斯底里的呐喊,而未央宫内,六部官员同样在争吵不休。

    不过,六部官员所争吵的目的可不是为了王道夫,这样的小事还不值得这群国之栋梁彼此争吵。

    他们所吵的原因,是为了争夺下半年的各部经费。

    “诸位,你们现在应该明白,我汉军正在玄武关外跟蒙洛人交战,南方的楚国也是动作频频,本官以为,兵部多要两成作为军资,似乎并不过分。”

    说话的人一身漆黑宽袍,下巴留有胡须,神色淡然自若,看上去斯文有礼,唯独那双眼睛透着精光,给人感官是阴毒无比,十分的不舒服。

    这人便是许文静,刘策能立国最大的功臣,早年投靠刘策后,屡出奇策助刘策一步步坐大,如今是大汉兵部尚书,内阁首席首辅最佳人选。

    许文静的能耐大家有目共睹,但因为其所布之局往往阴毒无比,加上为人瑕疵必报的性格,整个六部官员几乎都不喜与他深交,可许文静却丝毫不在意。

    “许尚书,你说这话本官可就不爱听了,汉蒙交战的确是事实,但百姓生计难道就因为战争而不闻不问了么?”

    说话的人一脸严肃,正是户部尚书秦墨,他跟随刘策起家的时间比许文静更早,由他处理内政,刘策才能毫无顾忌的四处征伐,毫无半点后顾之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