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0章(2/2)

没有具体说他母亲的病情。”

    众人再次叹了一口气,熊岳原本是四人中家境最好的,他家在武夷山下有茶园,家中还有好些雇工茶农,算是富农小地主这个阶层的。

    但是世事无常,先是朝廷要加茶供数量,然后朝廷改贡折银,他家又被分摊了更多的折银,如今他母亲又病了,这一下子就从富农阶层跌落了。

    大明朝的自耕农就是这样被消灭的,朝廷的一粒灰落在这些富农头上,就是破产的结果,等到了嘉靖年间开始就天灾人祸不断,连京城附近都有灾民,整个王朝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地步。

    海瑞叹息一声说道:“我们继续上课吧。”

    等到了课堂上,海瑞也讲起了纳粟入监的事情,他正色说道:

    “纳粟入监不是科举正途,你们的水平好好读书中个秀才不难,没必要走这样的歪路。”

    作为读书人,海瑞是非常痛恨纳粟入监的。

    这不仅仅侵犯了读书人的权利,也让国子监更加鱼龙混杂。

    原本国子监也是一条做官的正途,可是如今正经读书人已经不愿意入监读书了,国子监成了纨绔子弟的聚集地。

    而且纳粟入监同样也侵犯了寒门读书人的利益,国子监扩招之后,参加乡试的人也就多了,这些年频频爆发出乡试作弊的丑闻。

    任何制度都是人在执行,只要保留了人的环节,制度就永远都有漏洞。

    海瑞只是希望今年朝廷能派正直的大臣主持南直隶的乡试,可千万不要再出什么幺蛾子了。

    不过海瑞还是很快收好心情,开始给三人讲课。

    【课堂听讲,科举技能经验+24,lv5,112/1000】

    【课堂听讲,科举技能经验+23,lv5,135/1000】

    如今平日里苏泽在家里读书,一天能涨12-15点科举技能。

    在县学读书一天能涨近50点科举技能。

    那么一个月也能肝个四百多点科举技能。

    可是从lv5升级到lv10,需要15000点的经验值,如果折算下来需要三年的时间。

    速度还是太慢了,明年就是乡试年了,难道要等下一次乡试?

    还是要想想办法。

    如今苏泽只有两个办法,一个是增加智力属性点,提高肝科举技能的效率。

    如果能有两倍的智力属性,那就只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就能将科举技能肝到lv10了。

    另外就是参加和科举有关的活动,比如上一次白知县在县学出题靠自己,苏泽就涨了不少科举经验。

    完成和科举有关的活动,读和科举相关的书籍,也能额外获得科举技能经验。

    再次感慨时间不够,苏泽决定去于家的书铺看看,有没有好的科举参考书,想想额外涨经验的办法。

    第二天还是习作,海瑞批改了三人在家写的八股文,再次将苏泽的文章当做范文,讲解了破题的思路和八股的格式要求。

    上完了课之后,苏泽七月十六日还要参加于公子母亲的寿辰,就继续在县学留了一日。

    “爹,我也要去!”

    方若兰不满的向方知府表示抗议,吓得方知府手里的凉茶差点泼出去。

    “胡闹!于指挥使夫人寿辰,你去凑什么热闹!”

    方知府说不过女儿,但是李夫人拥有血脉压制的能力,上来就反驳女儿。

    方若兰立刻说道:“我可以女扮男装!”

    李夫人呵斥道:“等伱嫁人了,哪里都去得!”

    方若兰的气势为之一泄,大明朝的礼教对于未出阁的女子非常的严苛,像她这种官宦人家的小姐更是要注重清名。

    但是对于已婚的女人,则可以参加各种活动,甚至在福建地区女人抛头露面做生意的也不在少数。

    方知府看到女儿吃瘪,又不忍心起来,他说道:“平日里也没见你嚷嚷着要出门,这次怎么非要去?”

    方若兰说出了实话:“女儿听说这次指挥使夫人的寿辰,于家戏班要演新戏。”

    原来如此。

    方知府这下子明白了,这几日于宗远不停的在县城宣传,自家戏班排了新戏,比拓湖先生家戏班的戏还要精彩百倍,是吊足了县里人的胃口。

    原本于家的名声都臭了,很多县里官宦人家是不准备去亲自去贺寿的,只要送了寿礼也算是礼数周到了。

    但是听说于家戏班的新戏,不少夫人都蠢蠢欲动,这年头娱乐活动就这么几样,拓湖先生家戏班的新剧也都听过几遍了。

    方知府摸着胡子说道:“听说于家戏班的戏是那个长宁卫苏泽亲自排的,这新剧的剧本应该也是他写的。”

    李夫人也听过苏泽的名声,她问到:“就是写《杜十娘》的那个苏泽。”

    方知府点头,李夫人又说道:“只可惜他没有功名在身,但凡是个举人。”

    说完,李夫人瞥了一眼女儿。

    她自己拉扯弟弟长大的时候,家里也穷的很,倒是对女婿家境没什么要求。

    相反李夫人也受到弟弟影响,认为那些大家族多是一些规矩森严的假道学,女儿要是真的嫁入大家族也是受苦。

    不过堂堂知府家的女儿,也不可能和没有功名的穷书生婚配。

    方知府又觉得血压高了:“举人?苏泽这个年纪能中举人?要是明年乡试他能中举人,日后必定能中进士!那城里找他结亲的能排到福州城去!”

    以前说“五十少进士”,无论是哪个时代,三十岁前能考中举人都算是年少有为了。

    (张居正这种二十三岁中进士的变态例外)

    长宁卫给苏泽报的户籍上他现在是二十二岁,明年也就是二十三岁,要是二十三岁能中举,肯定会被延平府的达官贵人抢着结亲。

    听说女儿是为了听戏,李夫人的语气也软了下来,她说道:“你扮作我的侍女,到了于家不要做出格的事情!”

    方若兰知道自家老父亲在家没有话语权,李夫人这句话一锤定音了,她立刻说道:“多谢母亲!”

    忘记标题了…

    标题就是纳粟入监,抱歉
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