卡卡中文网 > 历史小说 > 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,方知是水浒 > 第295章 道君皇帝的真正心思

第295章 道君皇帝的真正心思(2/2)

 一切都让老二打前阵,一步步试探,然后再给赵楷去做,算是让老二给赵楷趟路。

    道君皇帝不觉得自家有什么错,既然赵楷像他,那让赵楷接替皇位理所应当。

    至于赵柽在前面趟路试探,他也并未让这个儿子白白忙碌,赵柽手掌大权,权柄甚至要远重于赵楷,还有迁封秦王,位极人臣,这已经是极致的赏赐了,这些都是他给的,自太祖建国,本朝又有几个皇子有此荣光?已经是皇恩浩荡了。

    至于秦王这个王号,他并未想太多,左右不过是个称号而已,本朝的制度与李唐不同,何况李世民曾经打下半座江山,手下都是骄兵悍将,这又怎是老二可比?老二只是管兵,又调不了兵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道君皇帝露出笑容,看向下方群臣道:“朕今日有一件事要宣布。”

    下面群臣虽然坐着,但身体微微向前躬去,都一副等待聆听圣训的模样。

    道君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,对旁边的小宦官郑福道:“宣旨吧!”

    郑福请过圣旨,恭敬展开,下方群臣不由一愣,以往大宴上宣布的都是道君皇帝私事,这回怎么还有圣旨?

    有圣旨就代表着事情已经涉及朝堂,而且道君皇帝已经做好了决定,不会再与他们商量,只是宣布出来让他们知道。

    这样的事情极少,但一般也不会太重大,群臣屏住呼吸,听着前方宣读圣旨,但听着听着不少人脸色都起了变化。

    就是那没喝酒的变得更白,喝了酒的红中泛黑。

    个个都起了别样心思。

    这圣旨居然是给二皇子晋封秦王的?

    虽然在道君皇帝或者赵柽眼中,这是迁封,毕竟就是个名头不同,俸禄什么的都一样。

    但在众臣的眼里,这却是晋封,毕竟晋王封不了,那秦王就是众王之首。

    而且这秦王……场下无论谁听到秦王两字,想到不是别的,都是前朝的贞观皇帝李世民,还有玄武门之变。

    大庆殿中都是饱读诗书之辈,就算武官亦是如此,大宋的武官为了能和文官争面子,也个个读书,没有不知道此事的。

    一时间殿内寂静无声,针落可闻。

    道君皇帝坐在上面一副老神在在,这正是他要的效果。

    震惊才好,怀疑才好,站出来反对更好,镇压了这次反对,下回改立太子时就会顺畅许多。

    他开口道:“齐王收复淮西大功,自当封赏慰勉,不过其已位居一品,封无可封,朕决定迁为秦王!”

    封无可封,好一个封无可封!

    赵柽心想,你老人家这是铁了心把我推到风口浪尖?放在烈火去烤?就算是我闹了樊楼,你老人家都不罢休?就算激了赵楷去劝,都不改变主意?

    你老人家究竟想要干什么?

    莫不是想要改立太子吗?

    别无解释啊!赵柽心中暗想,除了把他推上去,推到前面,然后暗里操作改立太子这件事,别的都解释不通!

    毕竟哪个皇帝都不想找不自在,立个二儿子当秦王,他征淮西也不是没有别的可封,军功十二转,勋功上柱国,不是不可以,反正大宋的勋官都是虚的,平日里根本连提都没人提。

    这是他原来想的,却不料回来就要封秦王,那就只有这一个解释了。

    可既然先把他推出去,那么肯定就不是要立他当太子,废赵桓,又不立他,那就只可能是立赵楷了。

    可是这事儿还差点东西啊,赵楷的资本还不够啊,光有一个状元名头,可不够当太子的。

    倘若文能状元,武能……

    赵柽嘴角抽了抽,这不就是还差军功吗?怪不得出征淮西之前,道君皇帝说要让赵楷接着去征田虎呢,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。

    赵楷倘若能平了田虎,那就差不多了,加上朝中大部分官员都支持他,自己这边又提前分担了注意,改立太子的事情应该能够达成。

    只是,到时候赵桓可就惨了,至于自家,一路被当枪使,如果道君皇帝一直在位还好,若是道君皇帝不在了,赵楷登极,哪怕自家再大的功绩,怕也会被这三哥儿清算啊。

    赵柽心想,伱老人家这么偏心真的好吗?好像有些过分了啊!

    这个时候,本来应该他站起来谢恩,毕竟圣旨也宣读了,道君皇帝也开口了,而且殿内的目光也都望了过来。

    但赵柽没动,眯着眼,一副似醉未醒的模样,似乎完全没注意到外界发生了什么。

    郑福急忙过去低声提醒:“王爷,该谢恩了。”

    “啊?”赵柽闻言立刻打了个激灵,随后一脸呆愣地站起来看向众臣。

    郑福原本伺候过赵柽,这时自然急得紧,压低声音道:“官家给王爷迁秦王了,王爷赶快谢恩啊。”

    赵柽这才仿佛回过神儿来,急忙看向道君皇帝,见道君皇帝沉着脸,正在不悦地望着他。

    他急忙见礼,却未等开口谢恩,就听殿内传来一个声音:“官家,臣以为给二皇子晋封秦王不妥!”

    赵柽闻言一愣,那边道君皇帝也是佯装皱起眉头,他等的就是有人反对,人越多越好。

    然后他力排众议,必须给老二迁封秦王,等下次改立太子时,阻力就会小上很多。

    殿内众人都向声音处望去,因为之前宣读圣旨,殿内极安静,这声音又不小,所以极好找到。

    众人一眼就从朝官排案的末座处发现出声之人,而这人此刻也站起了身。

    大殿内的桌案座位是按照先朝官,后京官排列的。

    所以哪怕这人坐在朝官桌案的末尾,但前面的道君皇帝、赵柽等人也都瞧得清楚。

    只见这出声的官员年岁不大,生得倒是正气,双目有神,白生生的脸膛,鼻直口方,穿着一身绿袍。

    穿绿袍的乃是七品及以下,而庆功宴又最低七品才能参加,显然这人就是七品官员。

    道君皇帝这时冷着脸开口道:“秦桧,你要说什么!”
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