卡卡中文网 > 历史小说 > 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,方知是水浒 > 第323章 庄名称绿柳,宋江进东京

第323章 庄名称绿柳,宋江进东京(2/2)

见天空上挥挥洒洒,大片大片的雪花飘落,仿佛琼宫飘下,毫无停歇之意。

    书房之前已经处处银雕玉裹,小路被铺上层白,树木物事,一众雪色,映衬着房内灯光,照得影影绰绰。

    面对此景,赵柽忽然念起一词,曰为映雪读书,心中想着渐渐陷入到沉思之中……

    两浙西路,润州地界,这一夜也下起了百年罕见的大雪。

    鹅毛铺天而来,天地一片苍茫,夜色凄忧惨白。

    两个人在大雪中迤逦而行,并没有马,只是艰难前走。

    马早已受伤死掉,一场追杀足足贯穿了京东东路,淮南东路,这才彻底摆脱。

    走在头里的是名男子,豹头环眼,燕颔虎须,身材魁梧。

    他带了顶范阳笠,披着灰色的斗篷,上面尽染暗红色的斑痕。

    肩上扛着铁枪,竟是杆丈八蛇矛,此刻那枪头也呈暗红,分明是血迹冻住,不曾干涸。

    男子走到一颗枯树底停下,抬头望了望天,对紧随其后的女子道:“三娘,不远了,如今追杀之人已断,过了今夜再不必着慌赶路。”

    后面女子一身黑衣,只是简单地用帕子包了头,生得俏丽、身形高挑挺直,闻言只是点头,似乎颇为疲惫。

    男子又道:“这次虽然没杀了李逵那厮,却也刺死了顾大嫂,扈家庄的仇算是报得一半,只待来日方长,到时定然弄死那黑厮,三娘不必为此忧心。”

    女子闻言摇了摇头:“我倒不忧心此事,杀那黑厮不争早晚,只是郎君自身大仇未报,又被……”

    男子皱了皱眉,长长叹了口气,他非旁人,正是坐了梁山二把交椅的林冲。

    赵楷高俅招安梁山,宋江谄媚逢迎,林冲本是想着假意从了,虚与委蛇,待回京后再慢慢计较。

    谁知高俅心思阴沉,虽然事隔许久,却根本没想放过于他,竟要斩草除根以绝后患,暗中鼓动宋江下药毒杀,被林冲察觉后又派人一路追袭。

    林冲携着扈三娘下了梁山后向南奔逃,后面十几名梁山头领,带了百多喽啰追杀,这时候甚么忠义堂义结,英雄排分座次,全是虚妄,都想置他于死地。

    两人仓皇而走,仗着武艺高超,两路之地间再设下些陷阱,竟然将这追来的十几名好汉,全部杀死,剩下些散兵亦都打散,这才进入到浙西路润州地界。

    林冲这时拍打下身上积雪,望着前方道:“这雪看来今夜难停,还是找个地方借宿一晚,明早赶路。”

    扈三娘道:“郎君,你说那睦州方腊会收留我二人吗?上次听前来的鹤王方十九说,方腊乃是以教起事,可我们并非明教之人。”

    林冲看着她道:“这事儿无妨,大不了入那所谓的明教就是,只要高俅在一天,我与大宋朝廷便势同水火,如今方腊决心起事,若真能打到东京,也正好捉了高俅剖心挖肝,报仇雪恨。”

    两人边说边往前走,用不多时,遥遥地瞧见一处村落,扈三娘喜道:“前方那里有灯光烛火,不知可否有人家愿意借宿。”

    林冲道:“问去便知,我身上还有些银钱,又不白住。”

    走过去后,刚要敲门,林冲忽然神情复杂,瞧了眼自家身上那些暗红斑痕,不由拧紧眉头。

    他与扈三娘乃是一路杀将过来,身上衣衫早染满血迹,不过扈三娘还好,因为穿的青黑色衣服,看不分明,但他这身却实在过于显眼,灯光之下恐要被瞅出马脚。

    还有那杆丈八蛇矛,枪头冻结血迹扔在,看就是杀过人的。

    林冲沉思,扈三娘道:“郎君可是为了身上血迹担忧?”

    林冲点了点头,随后持着蛇矛磕打锋刃血冰,但怎奈冻得结实,根本无法打掉,最后只好从扈三娘身上扯了块黑布包裹起来。

    “身上的痕迹无法掩盖,只望灯下模糊,对方不能注意。”林冲淡淡说道。

    扈三娘有些犹豫:“郎君,倘是被注意了又该如何?”

    林冲脸色微微一冷,也不答话,上前一步,伸手敲门……

    小村只有几十户人家,此处距离润州城有二十多里地,算是远郊,向来安宁祥和。

    可这日上午,村里户长周老实家的院门却迟迟没有打开,村东头有喜事操办,要请周老实前往知客,便过来请他。

    来人在院外喊了几声,里面没人应答,纳闷后一推院门,竟是打开,接着走进去再喊依旧没有声音。

    来人心中有些发毛,走到屋门敲了几下,接着伸手一拽,屋门竟也开了,探头探脑瞅几眼,里面死一般寂静。

    他挠了挠脸,小心走了进去,到西厢门前时忽然感到地下有水,差点滑个跟头,却又发觉不对,怎粘粘的还有腥气,摸了抬眼去看,竟是殷红颜色。

    这时他身子放低,就瞅见那西厢房的门缝下,竟然有只手横搭了出来,惨白颜色,立刻吓得大叫一声,撒腿就往出跑。

    出了屋后被雪滑又跌了个跟头,瞧见地上被自家踩得都是血红,不由连滚带爬去了院门,也没回东头家中,径直地向着临村的保正住处跑去……

    隔天雪晴,下午时,王府门头里有人呈上拜贴,管家送去书房。

    赵柽接过贴子,略过那些肉麻言语,看到底款写着:

    下官,武德大夫、楚州安抚使、兵马都总管,山东宋江,拜上王驾千岁,谨恭慎敬。

    他不由笑道:“也是个擅于投机钻营的,可惜生不逢时。”

    想了想,赵柽让管家回了句三天后可来,随即起身更衣再易容脸色,也不带人,骑着大肚子黄马出后门便走。

    他在城内胡乱转了一圈,然后直奔城外绿柳庄。

    庄子里此刻刚刚立下规矩,他又任命了几个使者,把识字的任了传经使,把有点拳脚的任了刚武使,把能说会道的任了巧辩使。

    至于明教经义,也凭借记忆默写了五七八本,自家再胡乱编造几本,一个明教京畿总坛成形。

    教徒们都是欢喜,并不追问明明是分坛,为何却叫总坛,也根本不知道他们这些使者的职务,在中原明教江南那边,根本没有登记。

    下午尾末,赵柽骑马回城,本是去王府后门,绕府墙时,却见一名小丫鬟正犹犹豫豫地往前门走,他辨认了一下,竟是赵元奴的贴身丫鬟弄玉。
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