卡卡中文网 > 历史小说 >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> 第八十七章 求证

第八十七章 求证(2/2)

李谕讶道,“在国外生活这么多年,回来适应吗?”

    裕勋龄说:“应该没什么不适应的,而且太后想尽快学学西方人的社交礼仪。”

    李谕问:“西方礼仪?”

    “是啊,太后想要学西方人的方式,以后邀请公使夫人们开party。”

    李谕莞尔,八成也是长居海外的裕家姐妹鼓吹的。

    不过想想宫中那种压抑的生活环境,连一直在王府里长大的四格格都受不了,更不要提两个十几岁活泼好动的女孩子,真有点替她们担心。

    不过既然是奕劻推荐、慈禧钦点,裕家也不敢说什么,只能乖乖服从圣谕。而且慈禧终归是现在大清的最高统治者,有两个女儿在慈禧身边,对裕庚以及裕家都有好处。

    这个时代的女性,很多时候只是个工具身份。

    宴席上李谕和裕家坐在了一起,李谕今天并不想喝酒,他下午还要去研究研究自己的问题,需要保持头脑清醒。

    但是奕劻的寿宴真是耗时弥长,配合各种演出,一直到下午接近四点才结束。

    李谕趁着天没黑,匆匆赶到了京师大学堂,他有丁韪良给的通行证,直接来到藏书楼。

    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大学图书馆,原本是和嘉公主府的梳妆楼,只有两层,远没有后世北京大学图书馆那么恢弘大气。

    现在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一共有不到8万册藏书,而后世的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高达800万册!如果算上数字图书,就足足有1100万册!

    馆内的第一批藏书是从同文馆迁来,又加入了近期从国外买来的书籍。当然,张百熙、吴汝纶等教育界名家也陆续赠送了很多贵重的善本典籍。

    当初自己就在同文馆的藏书楼做过管理员,现在京师大学堂的图书馆摆放布置完全参照了同文馆的风格,所以李谕很快在数学类丛书里找到了庞加来的着作。

    他立刻拿下来

    李谕虽然不是数学专业,但是物理学对数学要求很高,所以他的数学功底并不差。

    李谕翻到庞加来关于《数学新方法》的书籍,他来不及细看,从目录扫了一眼后翻到对应不变积分和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的部分。

    这些东西都是物理学常用的数学工具,李谕看过后,再翻到书籍的出版日期:1888年8月。

    瞬间明白了!

    众所周知庞加来是个牛叉闪闪的大数学家,当年研究三体问题,或者严格说是n体问题时,主要成就便是提出了后续的一整套数学方法,这是他重要的贡献。

    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不变积分和微分方程定性理论。

    当时都是没有出现的数学工具,但庞加来是个数学天才,既然没有,就自己创造!

    他硬生生造出了研究天体物理的一套数学方法,就像当初加罗瓦为了研究五次方程创造出了群论。

    群论在数学中的地位不用多说,但是起因也仅仅是为了解决五次方程求根的问题。

    当然不是说五次方程求根问题不重要,关键是群论太过耀眼。或者说五次方程求根问题是因,群论是因它产生的果。

    不知道为什么,在十年前瑞典挪威国王奥斯卡二世并没有发布三体问题征稿,不过庞加来依然是创造出了这套数学工具。

    只能说数学的的确确是超前其他学科太多。

    毕竟数学就是数学,太纯粹了,数学家其实很少为了某个现实问题动脑筋,因为对他们来说过于简单,没有意思,不想浪费时间……

    如今有了庞加来数学工具,其实求解三体问题就相对简单了,真的就成了一个较为普通的数学问题悬赏征稿。

    只不过当时看明白庞加来的文章的人也不多。

    李谕的心情稍稍平复,看来只不过是一个小插曲。

    他拿出《泰晤士报》,再次看了看悬赏的问题:

    “具有任意多个天体的系统,相互之间作用力满足牛顿定律,在任意两个天体不发生碰撞的情况下,试给出每个天体的坐标,这个坐标可以以时间的某个已知函数作为变量的级数表示,并且对于所有的取值,该级数是一致收敛的。

    另外,对于过往的太阳-地-月系统给出具体的时间函数分析。”

    这个问题比当时庞加来的问题有一点点简化,而且最后多了对我们最关心的所处太阳系的模型分析。

    太阳-地球-月亮,本身就是个简单的三体系统。

    说起来,人类对于类似简化的三体研究由来已久。

    最初的最初就是因为研究月亮而起。

    都是月亮惹的祸!

    两百年前牛顿大神早早就创造了万有引力定律,但是看公式就知道,研究的都是两个天体之间的运行问题。

    利用微积分和万有引力定律求解两个天体的运动轨迹不要太简单!但是当牛顿加上月亮后,问题瞬间就变得复杂无比。

    ——这就是最早的三体问题研究。

    牛顿当年曾经说过一句话:“除非研究月球,我的头从来没有疼过。”

    可以理解为大神的倨傲,但也的确反映了大神的无奈。

    牛顿之所以研究月球也是有来头的。按照开普勒定律,行星的运动轨迹是个椭圆,所以存在近日点和远日点,当时各大行星的椭圆轨道已经算遍了。

    月球的运行轨迹自然也是椭圆,同样存在近地点和远地点。

    按照牛顿大神的计算,近地点,也就是超级月亮每17.8年左右会出现一次。

    不过这个结果很离谱,因为按照实际观测,两千年前人们就发现超级月亮9年左右出现一次。

    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误差都差出一倍去了,显然离了个大谱。

    牛顿大神始终不能解决这个问题,只好搁置。

    不过搁置肯定不是办法,因为航海对于位置的测定非常重要。

    当时海上测定纬度很好办,靠北极星和太阳就可以。

    但是经度的测量却需要准确知道时间,然后利用月亮轨迹的变化计算,即所谓的月距法。

    所以说月亮惹的祸还是得解决!

    牛顿之后就是大神欧拉和拉格朗日出场。

    大神出手就是不同寻常,两人成功解决了限制性三体问题,所谓限制性,就是有一个天体的质量比较小,对其他两个大哥起不到影响。

    两位大神给出了限制性三体问题的五个特解,解决了简化的日地月系统。

    对了,限制性三体问题的巅峰就是发现了海王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