卡卡中文网 > 历史小说 >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> 第三百章 无奈的提防

第三百章 无奈的提防(2/2)

不仅凯迪拉克,其他的小公司的销量也在稳步提升。

    李谕与谢煜希来到会议室商量道:“可不可以在底特律多购置一些厂区,现在的工厂已经明显不够。”谢煜希说:“只要资金足够就没有问题,在底特律有很多厂区,甚至附近就有不少。”

    “尽可能凑在一起,距离不要太远,”李谕说,

    “还有,为了让你行动方便,以后你就是ly公司的营销总监。”谢煜希笑道:“你是要让我为你打工了?不过我倒是看好你的产业,而且,我还真没见过女子当企业高管,正好让别人瞧瞧。”她虽然懂得经济、商务,但是对于技术并不精通,所以李谕安排大卫·别克与她一起办扩厂的事情。

    如今大卫·别克的很多精力投在了发动机研发上。李谕脑海中也有不少关于发动机的设计思路,有大卫·别克在,他只需要画出图纸,就可以让他完成研制,能节省大量时间。

    李谕招募的这些人如特斯拉、别克,都是技术痴迷者。好在生产事务上邹周担了起来,以后非常值得大力培养,而且他华人的身份非常便于管理厂中的华工。

    李谕找来邹周,对他说:“好好干,今后你就是ly美国公司的执行董事。”邹周讶道:“执行……董事?”李谕拍拍他肩膀:“实权很大的哦。”

    “我……”李谕不等他拒绝:“这是你应得的。”好嘛,提升的速度感觉像在坐火箭。

    邹周在生产一线,明显能够感觉出公司产品强大的竞争力,将来非常有可能成为一流大企业。

    现在美国的华人连有正经工作的都没几个,自己竟然能成大公司的上层高管,堪称梦幻。

    邹周热泪盈眶:“先生,我做牛做马都无法报答您!”李谕笑道:“不要说这种旧社会的话,在我这儿讲究的是按劳分配。”邹周太激动了,压根没有听出

    “旧社会”三字何意,

    “我不会辜负先生重托!”李谕说:“今后你的任务确实很重,有很多新产品要上。你还要抽时间学一些管理知识,我会托人让你在底特律大学里有机会听管理课程。”类似于后世的夜校。

    邹周学习能力不错,说道:“我确实时常感觉到知识贵乏,如果可以补习,再好不过。”与亨利·利兰等人定下初步的供货合同后,李谕动身返回纽约。

    美国的交通非常便利,比自己在国内从北京去上海要快很多,看来还得想办法让铁路提前修好。

    李谕刚下火车,发现驻美大使梁诚亲自来迎接。梁诚见到李谕后便说:“实在抱歉,我现在才知道帝师再次到达美国。”李谕说:“一直在忙,没有叨扰大使。”梁诚说:“你可不是寻常人,何谈叨扰,有事随时知会使馆就是。”两人来到车站外的一间咖啡馆,梁诚在美国待过很长时间,很熟练地点了两杯咖啡,然后说:“你的公司是不是进展颇为顺利?”

    “起步算是不错,就盼能够走上正轨,”李谕说,然后问道,

    “退还庚子赔款的事情推进得如何?”梁诚说:“总体不错,我想明年年初,国会就可以通过,接下来就要研究如何与国内对接。”李谕说:“美国这边倒是快,但国内就不知道能不能够衔接得上,我很担心会被滥用。”梁诚理解李谕的担心:“此时非过去,即便一些王公贵族,也看到了留学的好处,要是让铜臭味穿透进来,似乎真会把好事办坏。”李谕说:“只能尽快让国内的学部通过一些审核标准。好在学部的官员大都还有原则。”国内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一向很高,如果能够引入如同科举一样的审核标准,才能尽可能做到公平。

    ——虽然封建时代真心没多少公平的事,但科举选拔一事上,真的是举世瞩目的公平。

    中国一直没有所谓的贵族传统,此事功不可没。科举给了普通人上升渠道。

    反观其他各国,一直都是贵族把持国家。所以李谕从来不盲目崇拜甚至羡慕各种国外有爵位之人。

    而且欧洲的国家普遍不大,导致贵族真心太多,大部分爵位只是听起来有点唬人罢了。

    梁诚说:“此间事情办妥后,我会动身回国一趟,绝不能把如此重要的事情搞出差错。”李谕相信梁诚人品,由他出面再好不过。

    而且梁诚作为清国这样一个弱国的公使,在美国没有太多事情可做,退还庚子赔款以及打通留学通道就是他一等一的大事。

    至于其他的各种外交照会,完全处在只能仰人鼻息的程度,压根插不上什么嘴。

    而且李谕办企业的事情他也帮不上太多忙,最多提供一点华盛顿的情报。

    企业以及招工的事情上,他还比不上教父司徒美堂。梁诚又对李谕说:“还有一事,你的企业办在底特律,除了要考虑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,还要提防一下自己人。”李谕讶道:“自己人?”梁诚说:“底特律紧挨着加拿大,与多伦多的距离比纽约要近太多,而现在加拿大华人不少还是听康先生的。”梁诚知道康有为是清廷点名要抓的人,但自己一来没有警力,自然没有抓他的能力;二来梁诚心中对康有为的感觉比较微妙,在不少人心中,康有为还是个

    “一心为国”的栋梁之材。李谕眉头皱了皱,康有为的确不太好对付,此前自己又和他结下梁子。

    想了想说:“我做的总归是为了华人好的事情,康先生总归不会要捣乱吧?”梁诚叹了口气,

    “人心隔肚皮,你是知道的,自古以来,朝堂之上一直有斗争,何谈好坏对错?在此地没有什么两样。况且你的企业已经开始显露出强大的赚钱能力,将来想必会成为一大势力,所以……所以还是要多多注意。”梁诚只能如此委婉表达,可叹他作为驻美公使,连美洲的几大华人势力都无法斡旋。

    康有为不可能听他的,洪门更不可能听他的,而李谕搞的事情太高端,也无能为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