卡卡中文网 > 其他小说 > 我有一座小酒馆 > 第134章 这老爷子有点意思

第134章 这老爷子有点意思(2/2)

我想知道我娘和……和……哎,这么多年,想必遇到好人家了吧!”曹俊眼神里闪过一丝落寞。

    “行,这事情交给我了。”白泽看了一下,黑白无常现在依旧没回来,也不知道在忙啥。

    白泽走出小酒馆,这里是杨屋村,曹俊的老家。

    村子里今天格外冷清,直到到了一户人家,才热闹起来。

    看着门口靠着墙拍成一排的花圈,白泽已经知道,这就是送给曹老太太的。

    花圈上写着:李振夫妇拜挽英雄之母。

    除了名字不同,大致意思都是一样的。

    “你是谁啊?”一位青年大叔,看见白泽这个陌生人,不由得提问。

    一个村子低头不见抬头见的,来个陌生人,一眼认出,实在不是个事儿。

    “我是曹俊的朋友。”白泽又是一通扯谎。

    “哎,曹俊他……哎!”青年汉子扼腕叹息,从兜里掏出来一盒黑塔山,分给白泽一根。

    白泽接过,大叔为白泽点上,蹲在地上,回忆起了曹俊的点点滴滴。

    一口烟,几句话,简短直接。

    大叔比曹俊大几批,但是两个人能玩到一块去。

    “村长,开始了,就等着你主持呢!”一个卡在如狼似虎年纪得妇女,领着一个男孩子走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小花,哦,知道了。”村长在地上灭掉烟屁股,转身进了院子。

    白泽看着小男孩开口问妇人:“这是曹俊的儿子?”

    “你……”小花看着白泽年轻的容貌,似乎不是村子里的人。

    鬼使神差的点点头,小花看着白泽不打一声招呼进了屋子。

    眉头皱起,这是哪里来的怪人?

    白泽直到老太太下葬,才准备离开。

    离开前找到小花,开口说道:“曹俊泉下有知,会欣慰的。”

    小花若有所思:“你见过阿俊?”

    “嗯,见过。”白泽如实回答,心里加了一句,就在不久前。

    “是死后吗?”小花抱着期待的表情。

    “额……这个……”白泽支支吾吾,并没有明说。

    “现在还能见到吗?”小花略微有些失望。

    白泽一言不发,看着小男孩,眉眼间与曹俊有九分相似。

    “哦,我明白了,他叫曹忆。”小花拉过宝贝儿子。

    “叔叔,你认识我爸爸吗?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?”曹忆睁着大眼睛天真的询问。

    “那是你爸,不管别人说什么,那都是你爸!”白泽蹲下身子,抚摸一下曹忆的脑袋。

    曹忆现在还小,不过这句话记住了。

    白泽转身就走,事情完成。

    “若是能见到,帮我带句话,生是阿俊人,死是阿俊魂。”

    白泽挥手告别,越走越远。

    小花看白泽离开,带着曹忆回了家。

    回到小酒馆,白泽见黑无常,正准备带走曹俊,立马阻拦。

    “等一等。”白泽刚一进门,人未到声先至。

    黑无常,示意白泽麻溜解决。

    “曹俊,你的母亲今天刚刚下葬。

    至于其他的,小花拉扯一个男孩,那是你的亲身骨肉。”白泽如实回答。

    曹俊先是对自己愧为人子,进行一番谴责。

    知道自己有了儿子,内心里愉悦。

    黑无常带走曹俊,临走的时候,耳朵边响起一句话。

    曹俊满怀欣慰,虽然有千万言语,最终却化作微笑,而他带着微笑去到地府。

    白泽长吁短叹,看着窗外愣神。

    没多大一会儿,看向窗外。

    窗外有一位步履蹒跚的老者,满头白发,银白色胡须格外亮眼。

    最引人注目的是一身宋朝服饰打扮,背着手,闲庭信步一般走进小酒馆。

    这老人家慈眉善目,格外让人觉得亲近。

    老人家在桌子前坐定,看向白泽,开口说道:“掌柜的,一碗清汤面断离愁,二两小酒乐在心头。”

    白泽回过头去,点点头,表示了解。

    这老人家一看就是有故事的人想必故事与众不同。

    来到厨房,将一切准备就绪,尽心尽力做碗面。

    面条做好,连带着二两迷魂酒一起端到桌子上。

    老人家慢条斯理吃着饭,不由赞叹:“掌柜的,手艺不错,在我那绝对门庭若市啊!”

    “老人家,过奖过奖。”白泽听到老人家的称赞,内心里还是挺开心的。

    老人家面条吃完,小酌一口迷魂酒。

    一丝迷魂酒下肚,老人家开口说道:“年纪大了,难免回忆从前,虽然已经离开人世很多年。

    但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可以述说的人。

    掌柜的,你可愿意听一听?”

    白泽点点头,自然有兴趣。

    老人家并未说自己叫什么,只透漏自己是南宋时期人士。

    家里面有一个当官的父亲,追溯祖上,还有一个当宰相的老祖宗。

    也算是官宦世家子弟。

    年轻时候考中进士,被授予一地县尉,由于其父去世,丁忧在家。

    丁忧是什么,那就是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,朝廷官员在位期间,如若父母去世,则无论此人担任何官何职,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,必须辞官回到祖籍,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,这叫丁忧。

    丁忧时间到了之后,老人家赴任主簿。

    此地民贫、地狭、人稠,人民处水深火热中,民反和兵乱频频发生。

    本地安抚使,欣赏老人家的才华,延请他入幕府参预军事。

    这是老人家在军事上的起步,却并非终点。

    辗转各地,平定叛乱,也算是金戈铁马。

    直到四十岁那年,打不动了,这才安稳下来,任地方父母官。

    为任期间,清正廉明,两袖清风。

    兴修水利航道,整顿肃清盐务方面的点滴,这但举动,深受百姓的爱戴。

    事情的转机,发生在为任父母官五年后。

    老人家有一知己好友,四十五岁才考中进士,调任竹节县。

    老人家一听,连忙劝阻,三年时间五任知县,先后遭遇不测。

    可好友一意孤行,压根拦不住。

    老人家也就随他去了。

    可是一语成谶,好友果然遭遇不测。

    老人家提议调任竹节县,虽然领导再三劝解,可无济于事。

    上面调任下来,老人家走马上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