卡卡中文网 > 历史小说 > 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> 第四百六十章 世界大战 (三) 《为盟主?余余加更》

第四百六十章 世界大战 (三) 《为盟主?余余加更》(2/2)



    这也是楼兰人最终放弃这儿的根本原因。

    毕竟一年之中大半时间只剩下咸水湖,甚至干脆直接连咸水都没有了,根本就没办法住人。

    李云泽自然不会在这里多做停留,修整两日之后迅速西进,抵达了典合城。

    没有丝毫意外的,典合城已然被吐蕃人占据。

    见着唐军出现,吐蕃人明显大为震惊,慌乱的关闭城门准备死守。

    这座城是土坯城墙,城墙还不高。

    李云泽赶时间,自然不会去做什么复杂的大型攻城器械,仅仅只是制作了些长梯就开始发起攻城。

    没有什么围三缺一,就是欺负守城的吐蕃人只有几百,非常干脆的四面围攻。

    唐军来的太过于突然,守军压根就没有做什么准备。

    只能是徒劳的站在城头射箭舞刀。

    全身披挂宛如铁罐头一半的大唐甲士,完全无视了那些弓箭刀枪,硬生生的踩着梯子往上冲。

    就像是李云泽之前所想的那样,借着行军的机会将那些新兵们给操练成老兵。

    而新兵与老兵最大的区别,就是有没有上过战场。

    这次攻城的兵马,大部分都是新兵。

    坐在马扎上的李云泽,安静的看着东城这边的唐军攻城。

    他见着一员唐军甲士,在城下张弓搭箭,接连射出十余箭,每一箭都命中了一个守军。

    如此精彩的射术,让李云泽忍不住的点头叫好“好箭法!”

    平日里训练的时候射箭射的好的人有很多,可战场上还能射的好的,那都是神箭手了。

    因为这对于心态的要求很高,李云泽自己就是射箭的高手,自然对此非常了解。

    他关注着那员唐军甲士,默默的看着他收起弓箭,嘴里咬着横刀一步一个台阶登上了城墙。

    “先登了!有勐士先登啦~~~”

    四周响起了唐军的欢呼声,先登之功永远都是诸功第一,这是勇气与实力外加运气的完美展现。

    而先登之功,也是普通军士跨越台阶,从普通军士出人头地最快的路径。

    当然了,其危险程度也是最高的。

    通常十个先登的勐士,有九个会死在城头上。

    好在这次的对手太过于弱小,那位先登的勐士成功护住了突破口,得到了后续兄弟们的支援。

    各处登上城头的唐军越来越多,并且开始向着各处推进,守军逐渐不支开始陷入崩溃。

    看到这儿,李云泽干脆起身拎起了马扎“结束了,准备入城。”

    吐蕃人守城的能力不算差,只可惜这次完全没有防备,而且实力太弱被直接一鼓而下。

    在典合城这里修整了两天,等到后续兵马车队陆续抵达,李云泽挑出了一支三千人的兵马留下驻守,还给他们留下了足够使用几个月的补给。

    “修缮城墙,准备守城物资,把城外的胡杨林全都砍了。”

    李云泽给守军的命令非常明确“切断这里的补给线,守住了!”

    唐军很快再度出发西行,七八日后前锋抵达且末。

    汉时这儿是且末国,还是张骞发现的。

    到了隋朝的时候,隋朝在这里设置了且末郡,发配罪囚来到这儿屯田戍边。

    历史上玄奘返回长安城的时候,也曾经路过这里。

    之前程咬金西行的时候,曾经派遣程处默攻占这里。

    程处默离开的时候,留下了不足千人驻守。

    没有意外的,吐蕃大军开过来又将这里给占据过去。

    这次吐蕃守军有了些防备,而且守军人数更多达到了两三千之众。

    毫无意外的,还是一场攻城战。

    这次李云泽没急着开打,而是在城外安营扎寨,砍伐树木制作攻城器械,等待后续兵马到来再行攻城。

    只是当天晚上,却是出现了意外。

    城内喊杀声四起,火光冲天,甚至靠近唐军军营的这边城门都被打开了。

    有校尉询问李云泽该怎么办,李云泽干脆的说“还能怎么办,城门都开了当然是立刻杀进去!”

    校尉略显焦急的询问“若是陷阱怎么办?”

    “哪来的那么多陷阱,这里就是个老旧破的小城,连个瓮城都没有。机会出现的时候千万别错过,立刻冲进去!”

    随着唐军铁骑呼啸着冲入城内,这场夜战也是宣告提前结束。

    等到天明时分,昨夜的混乱终于真相大白。

    且末城内居民基本上都是前隋遗民,吐蕃人来了之后残酷压榨激起了他们的愤怒与反抗。

    昨天得知唐军主力抵达城外,当晚就发动了对吐蕃人的袭击,他们甚至还放出了之前战败被俘虏的唐军。

    得知了前因后果的李云泽,在城内接待了当地的头面人物。

    闻言安抚,表态说“诸位从此以后就是大唐子民,自有大唐护佑。诸位夺城之功,本将自当有赏。”

    等到头面人物们欢天喜地的离开,李云泽唤来预定留守且末的校尉嘱咐“吐蕃人来的时候,要把这些人看住了。能背叛第一次,就能背叛第二次。要想办法分化他们,可用之人要尽早吸收。且末这里,一定要守住!”

    “唯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