卡卡中文网 > 历史小说 > 盛唐挽歌 > 第50章 国事如儿戏

第50章 国事如儿戏(2/2)

德的逻辑,这么说似乎也是情理之中。

    “圣人恐不喜……”

    陈玄礼小声提醒道。

    “顾不得了,国家典制,乃天下人之典制,非我方有德一人之门路。

    圣人给皇子恩典,那是皇恩浩荡自不必提;但给某这样的恩典,某却不能受。

    若圣人真想恩赐于某,不若封赏幽州边军将士们,抚恤孤寡,以安军心。此战虽胜,但北疆局势依旧不容乐观,需要长期经营,不可懈怠了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话,陈玄礼连忙拉住方有德,对他躬身行礼深深一拜说道:“全忠贤弟一心为国,某一定将话带到。若是圣人有异议,某也会劝一劝的。”

    他们身后的崔颢等三人,亦是再次刷新了对方有德的认知。

    圣眷浓厚,为人方正,体恤下属……他们忽然觉得这次入长安也不是什么收获也没有了。

    只是,这种圣眷真的会一直持续下去么?

    他们亦是为方有德的方正感到忧虑。方有德或许可以一直当个优秀的封疆大吏,可天子圣人,能够一直保持清明,不会昏聩么?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第二天,李隆基亲自将喊了大半晚上,嗓子都哑了的杨玉环送上了一辆华贵的牛车。此刻他脸上春风得意,像是年轻了十多岁一般。

    而寿王,就这样站在兴庆宫门口,看着李隆基搂着杨玉环的腰出门,半句怨言都不敢有。

    “王妃昨夜弹了一夜的琴,今日有些乏了,你就不必打扰她,专心给你母亲守灵就可以了。”

    李隆基走到寿王李琩面前,摸着下颚的胡须微笑说道。

    “谨遵圣人旨意……”

    寿王李琩压住内心的愤怒,平静叉手行礼道。

    李隆基满意的点了点头,随即轻咳一声,掩饰自己的尴尬,将心中早已盘算好的事情讲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是这样的,寿王妃一心向道,无心尘世,想与玉真公主为伴,朕亦是深以为然。

    即日起,寿王妃出家为女道士,暂住玉真公主府。嗯,朕已经想好了,左卫勋二府右郎将军韦昭训第三女韦氏,以贤良淑德闻名长安。朕就安排韦氏为你的新王妃吧,此事已定不必再议。”

    李隆基面有得色说道。

    杨玉环也被寿王享用过几年了,不也够本了么,还想怎么样?

    现在“以旧换新”,好像没什么对不起这个不肖子的吧?

    李隆基丝毫不觉得有什么对不住李琩的,按照朝臣们对武惠妃喊打喊杀的态度,他想整死武惠妃与寿王,再不动声色把杨玉环收入宫中,岂不是顺理成章之事?

    如今这么厚待李琩,已经是很给面子了。当然,这都是他自己的想法。

    “谢圣人恩典!”

    李琩大喜,连忙躬身行礼拜谢道。

    “嗯,如此甚好,退下吧。”

    李隆基心满意足的点点头,寿王李琩如此知情识趣,倒是省下了他一番功夫。扒灰毕竟是丑事,特别是武惠妃尸骨未寒,就马上扒灰她儿子的媳妇,这件事传出去,影响太坏。

    哪怕李隆基本身脸皮厚如城墙,这么玩也有些吃不消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,高力士那个主意出得好。让杨玉环先出家当女道士,然后再让她暂时跟玉真公主住在一起,到时候,李隆基便可以打着看望亲妹妹的皇子跟杨玉环私会,不会引起什么非议。

    接下来,等寿王李琩与韦氏女成亲之后,等风声没那么紧了,再想办法把杨玉环招入宫中,逐渐让其在公众场合露面。

    这个计划简直完美。

    目送杨玉环的牛车离开后,陈玄礼小心翼翼的走了过来,一声不吭,躬身对着李隆基拱手行礼。

    “可是有什么要事?”

    李隆基看到陈玄礼,微微皱眉,心中略有不悦。

    跟杨玉环在床上忙了一夜,他现在只想美美的睡一个回笼觉。

    “禀圣人,方节帅昨夜入长安献俘,在兴庆宫外等候。听闻圣人已经就寝,于是又返回幽州了,献俘的大部队过两日就到长安。”

    “全忠回来了?人呢?”

    李隆基大喜,一把抓住陈玄礼的胳膊说道。

    “人已经走了啊,幽州军情紧急。这次方节帅孤军五百,深入敌境大破契丹,俘虏敌酋。北地边镇可以安静好几年了。”

    陈玄礼趁机为方有德说了句好话。

    “唉,全忠也真是的,什么都不要,这是要让朕被天下人看不起么?”

    李隆基故作不悦的说道,心中却是得意极了。

    “圣人,不止于此。方节帅不为自己谋利,听闻独子入了弘文馆,还求末将给圣人进言,要求取消其子在弘文馆的资格。其意甚为坚决。”

    有这种事?

    李隆基一愣,随即感慨的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“既然全忠都这么说了,那就依他所言吧。对了,他还说了什么没?”

    李隆基追问道。

    “方节帅还请求调京兆颜氏出身的颜真卿兄弟到幽州节度府当差,说二人经文通武,乃是国之干城。”

    陈玄礼没有忘记方有德的嘱托,将平调颜氏兄弟的事情跟李隆基说了。

    “就这个事情么?准了。他就没说要给自己升官什么的?”

    李隆基总觉得不赏赐点什么好像会被人看不起。

    “他还说了别的么?”

    “方节帅还为幽州边镇将士请功,抚恤伤亡。”

    “都准了。就这些?”

    李隆基刚刚把念想已久的杨玉环连皮带骨的吞下肚,心情正好,总觉得方有德的提议太卑微了,完全不能显示自己这个皇帝的慷慨与皇恩浩荡。

    “确实就只有这些,方节帅说幽州边镇军情不稳,不能麻痹大意。”

    陈玄礼小声说道,他已经把方有德交代的事情说完了。

    听完这番话,李隆基沉吟不语,似乎是在思索着什么。

    “平卢节度使乌知义,去年就有朝臣弹劾他尸位素餐不懂得经营边镇。

    这样吧,让方有德兼任平卢节度使,两镇毗邻,可以互相支援,兵马从容调度。

    命乌知义滚回长安受审!

    方有德可以击敌五百里扬我大唐军威,乌知义却只能小心翼翼整天被动挨打。这种蠢猪一定问题不小,待他回长安后,让御史台和大理寺对他好好审审。”

    李隆基若有所思的说道。

    在一旁听戏的高力士顿时吓坏了,连忙拉住李隆基的袖子恳求道:

    “圣人不可啊,方节帅虽然忠心,可他又不是担任一辈子幽州节度使?他被调任后,难道继任者也兼任幽州与平卢二镇节度使么?

    圣人将乌知义调离回长安述职即可,平卢节度使的人选,可以再议。”

    “这也不行,那也不行,这是想让朕苛待功臣么?”

    李隆基被驳了面子,对着高力士大怒呵斥道。

    “圣人,可以给方节帅之子升官,比如千牛卫中郎将之类的职务。至于一人兼任二镇节度使,此例一开后患无穷啊。”

    高力士拉着李隆基的袖口苦劝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