卡卡中文网 > 历史小说 > 蜀汉之庄稼汉 > 第1125章 交权

第1125章 交权(2/2)

,他肯定不会和你争,但若你把这些事交给尚书台,他非但不会推辞,还会好好给阿郎处理好。”

    “此事若是传出去,别人也会说阿郎知进退,重规矩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看起来阿郎是退了一步,但正所谓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

    “待日后阿郎行权柄,又何须担心众人不按令而行?”

    冯君侯点头应下。

    右夫人这才转身离去。

    然后黄胡不知从哪个角落里冒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烦请黄内侍带路,吾欲前去与陛下拜别出宫。”

    黄胡满脸笑容:

    “回君侯,陛下曾留下话来,说是要去寻皇后说话,君侯与张娘子叙旧完毕,可径自出宫就是。”

    啊?

    这样的吗?

    冯君侯一愣,连忙对着未央宫的某个方向拱手行礼:

    “臣谢过陛下。”

    阿斗这个连襟,说实在话,真心不错。

    人不错,性情也不错,又讲义气,有人情味。

    可惜他是天子,若不然,冯君侯说不得就得跟他喝酒拜把子,来个亲上加亲。

    这时,一阵凉风吹来,让人终于觉得有些凉快之意。

    抬头看天,原来日头已经偏西。

    但见冯君侯又对黄胡道谢:

    “永能见到四娘,黄内侍居功亦多,永在此谢过。”

    黄胡连忙还礼:“老奴不过是听从陛下的吩咐,不敢居功。”

    “那只能说明黄内侍深得陛下信重啊。”

    冯君侯上前握住黄胡的手,几张票子已经悄无声息地塞到对方手里。

    黄胡不用看,就知道手心里是什么东西。

    他已经不是第一次收到冯君侯的票子了。

    冯君侯为人豪爽,他就算是传个话,回宫时手都不会空着。

    “都是陛下抬爱,受之有愧,受之有愧。”

    黄胡嘴里谦虚受之有愧,手头一翻,票子已毫无踪迹,妥妥的却之不恭。

    “君侯可是要出宫,老奴送君侯。”

    “不忙,我还有事,要去一趟尚书台。”

    但凡台、阁,皆是皇宫建筑。

    台者,处于禁省之内。

    阁者,处于宫城之中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尚书台的办公地点,是在皇宫里面。

    这算是中国两千余年帝王制的一个特点,比如说明之内阁,清之军机处,都是一脉相承。

    因为这些换了名字的中枢权力机关,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。

    正所谓趁热打铁,冯君侯得了右夫人的指点,正好顺道去一趟尚书台。

    “那老奴给君侯带路。”

    “就是怕麻烦黄内侍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特意留下老奴,就是给君侯带路的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却之不恭了。”

    “君侯请。”

    黄胡大约是皇宫内侍里,对尚书台最为熟悉的人之一。

    身为天子信任的内侍,他要经常拿着天子手诏送往尚书台或者给尚书台传天子口诏。

    看着黄胡来到尚书台,值守的尚书郎过来迎接:

    “黄内侍,可是陛下又有诏令?”

    这让冯君侯看向黄胡的目光都有些意外。

    在吸取了后汉教训的基础上,丞相对宦官的压制还是很强力的。

    虽说现在丞相不在了,但蒋琬费祎董允这些人,那都是丞相挑出来辅佐天子的人。

    有他们在,宫里的宦官基本都是翻不了天。

    所以冯君侯看到尚书台的尚书郎居然对黄胡这般有礼,这才有些意外。

    不过黄胡接下来的举动,给冯君侯解了惑。

    虽是天子身边最信任的内侍,但黄胡面对一个不过是值守门口的尚书郎,仍是极为客气:

    “没有没有,这一回,我就是……”

    黄胡的话还没有说完,尚书郎就已经看清了站在他身后的冯君侯的面容。

    但见尚书郎目光骤然瞪大,突然急步上前,对着冯君侯深深躬身行礼:

    “祐,拜见君侯。”

    冯君侯大笑,扶起王祐,道:

    “弘化,你怎么会在这里?来长安多久了?怎么不告知我一声?”

    王祐,王甫之子。

    王甫跟随先帝东征,在夷陵一战遇害。

    王祐就由从叔王士照顾,后来王士跟随丞相南征,只身提前南下,劝降南中叛军头领之一的雍闿。

    谁料雍闿行事不密,被孟获发觉,王士遂殉国。

    可以说,凄县王氏,满门忠烈,是大汉的铁杆支持者。

    不过幸好,王士南下劝降雍闿前,曾把自己及从兄王甫的家小都托付于丞相。

    当年丞相探狱冯君侯,身边所带的人,王祐就是其中之一,可见丞相对王祐的照顾。

    不过王氏所在的凄县,属于广汉郡。

    而广汉最有名的姓氏,则是李姓,同时也是蜀地最大的世家之一。

    王氏与李氏同处一郡,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。

    这些年来,王祐也不知为了避嫌,还是其他原因,再加上冯君侯南征北战,少有回蜀。

    所以身在蜀地的王祐,与一直领军在外的冯君侯,往来并不算密切。

    时至今日,冯君侯身居高位,不知有多少人想要与之攀上关系。

    以王祐的性子,自然就更不可能特意上门拜访冯君侯,免得被人认为是趋炎附势。

    没曾想到,冯君侯见到他,却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,一如当年在锦城的少年相交时。

    这让王祐心里心里就是一热。

    他微微垂首,解释道:

    “丞相去世后,小弟便被选入尚书台,任守尚书郎中,今年才转为尚书郎,跟随陛下到长安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尚书台事务繁忙,小弟一直抽不出时间,故而没有前去拜访兄长,望兄长莫怪。”

    多年未见,本以为变得生疏,没想到冯君侯一声“弘化”,让王祐如同回到了当年,连自称都变回了小弟。

    “当然要怪,怎么能不怪?来了长安也不去找我,若不是今日我过来,你打算瞒我到什么时候?”

    冯君侯把着王祐的双臂,“再忙也不能这样啊。”

    冯君侯对王祐这般热情,不为别的,只为王氏忠烈。

    对于忠烈,他一向心存敬意。

    “小弟知错了。”

    “知错就好,明日我在府上设宴,你一定要来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王祐终于抬头,展颜一笑:“却不知兄长今日到尚书台,可是为了何事?”

    “找蒋尚书令,有些事想与他商量一番。”

    “那兄长先请坐,小弟这就去禀报尚书令。”

    “好。”

    转头看去,只见黄胡正一脸古怪地看向自己,冯君侯不禁问道:

    “黄内侍何以如此?”

    黄胡脸色变成了钦佩,只见他拱手道:

    “当年闻君侯乃蜀地郎君之首,年青才俊莫不称兄,今日亲眼见之,方知所传不虚。”

    冯君侯指着黄胡,又是开怀大笑:

    “这般会说话,让人听了心里高兴,怪不得陛下会让你一直跟在身边。”

    7017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