卡卡中文网 > 玄幻小说 > 明朝第一弄臣 > 第754章 最后的努力

第754章 最后的努力(2/2)

的变化,显然和韩文的权势有关。

    碑文上,同样没有写着尸位素餐,可通过其任职前后,所在衙门的变化,同样能看出这位主持者做了什么。

    栽赃陷害,勾结外敌,阴谋作乱……诸如此类的罪名,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出来的,只说事实而不做定论,却比直接定罪更加让人信服。

    来承天门围观的人当中,有的人看过国蠹碑,有的人没看过,可经过了此番议论之后,人们达成了共识,将心中最后一丝怜悯也抛开了。这些人并不值得怜悯,哪怕其中确实有心怀天下,私心不重的人,可他们做出来的事情,却是与志向截然相反的。

    因此,当另一批人出现在承天门外时,迎接他们的,是无数道冰冷的目光。

    “那是北城的张老举人吧?他不是一直都嚷嚷着什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吗?怎么居然还没……”日前自杀的,除了杨廷和、许进等朝廷命官之外,还有不少在野的大儒,有的人是为了殉道,以死劝谏天子;有的人则是为了成名;有的人干脆就是绝望了。

    这些人一辈子都以圣人门徒自称,声名荣耀皆由此而来,当他们发现,儒家即将要被人从云端踹下,落入凡尘之时,心中的惊诧和绝望也是可想而知。他们以种种手段表明了观点,他们不接受这个事实,自杀只是其中相对激烈的一种而已。

    “放在春秋那会儿,或者还真是那么回事,可自打朱程之后,所谓的儒家早就变了质了,舍生取义?哼哼,他们最崇尚的是忽悠别人,让别人去死,他们得名的套路,叫得越响的,就越不会去死,反倒是那些书呆子,倒还有几个是真心殉道的……”

    “可不,当官的多半都是畏罪自杀,就凭他们做下的那些事儿,就算自己不了断,终究也是逃不过今天的。”

    “那他们今天来是做什么?示威?请愿?还是告饶?”

    “可能都有些吧,我猜啊,他们八成是想让皇上手下留情,饶了朝中那些人一命,也算是留个念想,以备日后东山再起吧。”

    “想的倒美,最后还不是要碰钉子?侯爷虽然仁厚,可对坏人却从来不手软……”

    人群向两边分开,给这些旧日德高望重的大儒们让出了一条路来。换在从前,这样的行为一定是出于敬重,可现在,就算感受不到身遭冰冷的眼神和氛围,那些冷嘲热讽,也足以让这些儒生们明白自己的处境了。

    总算是没人拦路,顺利到了承天门……张举人自己都没想到,看到承天门时,他心里涌现出来的居然是这么一个念头。

    举人的功名在京城的确算不得什么,可如果配合上家世以及身份,那就不同了。张家是京城大姓,家中的私塾人才辈出,只是弘治年间,就出过十几个京官,地方官更是不计其数,作为私塾中的教谕,那些官员见到他,都是要称一声老师的,声望,也就是这么来的。

    没有功名,声望再高,也一样不能入朝为官,就算勉强出仕,仕途也不会太顺利,但是却足以通过声望带来的影响力,掌握一定的权势,这个媒介,就是京城士林。

    士林左右着京城的舆论,无论是发起言潮,还是散布消息,士林都是最犀利的武器,张举人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几次针对正德和谢宏的言潮中,他,和他的同伴们的推波助澜;跟候德坊以及路边社的战争中,他们也是冲在最前线的。

    多次的惨败,并没有打消他的斗志,反而让他更加斗志昂扬,可没想到,局势变化的居然这么快,几个跌宕起伏之间,儒林就到了崩溃的边缘。

    尽管宫里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,甚至还给儒家士子们留出了另一条出仕之路,可张举人却不甘心。比起从前的风光,那条小路堪称荆棘小径,充满着风险与艰辛,根本就不适合雅量高致的圣人门徒。

    所以,他和那些怀着形同心思的人来了,试图用最后一丝影响力,唤起民间乃至天下的响应,以此来守住最后一条防线。

    结果,当然是让他失望的,完全没人体会到他们的悲愤,在民众眼中,他甚至都找不到怜悯……没了圣人的教化,不倡导仁义,果然会国不国,民不民啊!

    他一边在心中悲呼着,一边撩起了长袍下摆,面色凝重的望北而跪,然后重重将头磕在了青石板上,再抬起头时,额上已经青紫一片了,而在他身后,或老或少的一群人,也做出了相同的举动……

    “咚!咚!咚!”四周迅速沉寂下来,依然回荡着的只有额头碰撞击地面的声响。

    有人觉得震撼,有人心生悲悯或同情,也有人觉得不以为然,心情各异,可有一点是肯定的,所有人都意识到了,面对时代的更替,儒林正进行着最后的努力。

   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