卡卡中文网 > 历史小说 > 家父隋炀帝 > 一三二章 亲疏有别

一三二章 亲疏有别(2/2)

朝徐景道。

    后者将薄薄的几页纸递给了杨玄感,杨玄感接过来大致翻阅后,直接拍桌怒骂:

    「这帮***,杀的好。」

    这话一出,在座的几人,几乎同时在心里翻了个白眼。

    真是不上道啊,怪不到都叫你痴呆儿,杨铭也很无奈,你有杨茵绛十分之一的脑子,也不至于说出这句话来。

    慕容三藏赶忙纠正道:「没有谁杀谁,用火不当,这是人祸。」

    杨玄感后知后觉,一脸尴尬的赶忙弥补道:「我的意思是,这些人该杀,一把火烧死他们,实乃天意。」

    接着,他在杨铭眼神授意下,将账目递给另外三人观阅。

    这三个人看完之后,说的都是同样的话:「匪夷所思......简直匪夷所思......」

    都在揣着明白装湖涂,他们都知道这些田是谁的,杨铭敢动文家,那是人家和汉王这对叔侄俩的事,他们这些下臣老老实实听话就好,这不是他们能插手的。

    杨铭见他们都看完了,这才缓缓道:「都说说吧,这六千多倾的田,怎么处理?」

    「授田,交由地方重新授田,」杨玄感率先开口。

    不错,终于说了句人话,也就是杨玄感家大业大,才能这么豪气,杨铭对这个回答颇为满意。

    慕容三藏却道:「此事涉及田亩数额过大,如果要授田,咱们也得详细议出一个方案来,授给谁?谁来授?授多少?这些都是要反复斟酌的。」

    很好,你的答桉更好,杨铭点赞道:「慕容太守,是做实事的,此乃老成之言。」

    剩下的费、高二人对视一眼,皆能看到对方眼中的震惊。

    堂上坐着的,虽然是荆州总管,可也是一个十三岁的孩童,怎么感觉像是一位亲王坐在上面?

    观其神态语气,怎么看都像是老谋深算之人。

    怪不得见不到元文都,这位小殿下分明自己就有主意。

    这时候,杨铭的目光又看向费蔺:

    「这些田契中,你的澧阳郡就有八百倾,怎么授田?你有何见解?」

    费蔺赶忙起身道:「这些田虽然只集中在澧阳几个县,但是授田的时候,需以郡守衙门为主,均分至全郡范围,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,如果只分几个县,另外的县只怕会闹意见。」

    杨铭皱眉道:「澧阳郡下设六县,分别是澧阳、石门、孱陵、安乡、崇义、慈利,问题田亩在石门县,怎

    么分给慈利县?难道平民种块田,还得跨县?」

    「这个好办,」费蔺道:「可将石门县的问题田亩划归慈利县衙的公廨田,然后以慈利县的公廨田转为民田,分授地方。」

    这倒是个好办法,杨铭颇为认同,

    对方有句话说的很对,不患寡而患不均,如果将石门县的问题田亩,只在石门县授田,势必会造成当地百姓的田亩增多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别的县田少的百姓,是不是也要闹着重新授田呢?如果这样的话,官府会被民意所裹挟,这可不是好事。

    虽然绝大部分官员压根不把民意当回事,但是杨铭看重。

    高颎果然还是识人的,这个费蔺短时间内能想到这一点,确实值得肯定。

    剩下那个姓高的,杨铭问他怎么办,他说殿下想怎么办就怎么办。

    这老小子很狡猾啊.......

    杨铭是荆州总管,心里面装的是荆州二十二郡,不可能在这四个郡的事情上亲历亲为。

    于是他让四个人,按照费蔺所提的总方针,因地制宜各自完善之后,便在他们所辖地区重新授田。

    并且严重警告他们,不准中饱私囊,更不准私自转化为公廨田,授田之后,杨铭是会派人调查的。

    总管府没那么多人盯着他们挨个授田,所以这种事情还得是他们这些地方官来做。

    不过杨铭也清楚,他们不中饱私囊是不可能的,杨铭将来就算派人去查,也查不出他们的问题,人家都会想办法规避你的调查。

    这其中,恐怕也就杨玄感不会私吞田亩了,因为人家看不上。

    他来地方,就是来历练了,说白了就是走个过程,杨素能让自己的嫡长子总在地方当个刺史?

    显然不可能。

    到了杨素这种级别,他嫡子的事情,就算他不吭声,杨坚夫妇也是会帮他打算的。

    杨铭现在如果举荐杨玄感赴京担任某职,上面一定会痛快答应。

    这就是背景。

    鉴于对方是杨茵绛的亲爹,杨铭当然另外三人的面,干脆让杨玄感留下来吃顿晚饭。

    这样会让其他三人觉得,杨铭再不给杨玄感面子,终究还是拿杨玄感当自己人,这叫亲疏有别。

    而他们仨,该干什么干什么去,办不好差事,可没人替他们兜着。